(军事)守护生命之门——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
有人问他: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无惧无畏?
鏖战西非60多个日夜,周飞虎作为重症救治专家,与队友共接诊患者61例,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38例、埃博拉确诊患者5例,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达80%以上。
第二天同事们才得知,当晚周飞虎是刚协助兄弟科室抢救完一名危重病人后,又急匆匆赶回科室抢救另一名危重病人。
在巴两个月的工作中,周飞虎凭借多次援外经验,与战友们在全巴各地指导疫情防控,并依托巴最大新冠定点医院之一酋长陆军医院(PEMH)开展临床工作。
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,同事下班后在电梯里遇到后背湿透的周飞虎。周飞虎脸上满是焦急的表情,根本顾不上打招呼,不停地说:“这电梯怎么这么慢啊……”
在很多人看来,ICU与外界的距离,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。但在这里,“拉一拉病人的手、掖一掖被角、开开玩笑、拥抱下患者”,让ICU的“神秘”多了浓浓的人情味儿。
出发前,他到药店为母亲买了一些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,因为他知道,自己这一走,老人家又要睡不好觉了。
2016年5月31日,周飞虎再次出发,参与救治我国赴马里维和受伤战士。当媒体称周飞虎就是《战狼》里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军医原型时,他笑着说:“我们援非的所有战友都是原型,我们是在履行一名军人应该担当的责任,让国际社会见证中国的力量!”
这里,离死亡最近,也离希望最近。
新华社记者杨晓敏
春风十里,抵不过医者仁心。
对周飞虎而言,一名人民军医的战场,就是军人的战场。6年间,他曾3次不顾个人安危向险而行。
他说,“医字前面有个军字,无论硕士博士,首先要当好战士。”(参与采写:张奎、罗国金)(完)
差不多每天早晨6点半,周飞虎都准时出现在科里;每次查房,他都极其敏感地捕捉到稍不留神就错过的蛛丝马迹,准确果断地给出应对措施。
“速尿20毫克,西地兰0.4毫克……”深夜,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(ICU),又是一幕惊心动魄、命悬一线的抢救时刻。
2015年1月,周飞虎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队长,赴利比里亚执行援利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任务。
多年来,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,与自己赛跑,与时间赛跑,同病魔智斗,和死神抢人。
周飞虎心里持有一种信念: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就绝不放弃!经过他和同事们积极努力,这位青年幸运脱险。
周飞虎和他的战友们受到巴总统和中国驻巴大使的盛赞:用实际行动,模范增进了中巴友谊。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。周飞虎又一次闻令即动,担任解放军赴巴基斯坦抗疫专家组组长,率队执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。
一张单薄的书桌、一组狭小的衣柜、一个躺下连腿也伸不开的小沙发……ICU病房的一个角落,就是周飞虎的办公室。
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:守护生命之门——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
他不顾个人安危,率先进入新冠病房;他率5人医疗小组前出1200多公里,赴巴疫情最重的拉合尔和卡拉奇指导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;他带领专家组开展专题讲座30余场,带领大家完成新冠防控英文建议案提供给巴方,巴军总参谋长亲自颁发感谢状……
周飞虎的“快”,已是工作常态,就像他的名字一样,不容半秒迟疑——“只有争分夺秒,才能从病魔中抢回更多的重症患者。”
多年来,正是凭着“生命相托、永不言弃”的信念,周飞虎在重症医学科这个被称为“横跨内、外、妇、儿的危重症病人救治聚集地”,在“创伤性多脏器功能不全”“脓毒症”“血液净化”“劳力型热射病”等重症救治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,受到患者好评。
小学教师穆鲁巴(Mulubah)是他们收治的第一个病人。康复出院后,穆鲁巴专程返回医疗队看望中国医生。她说,“我要记住你们真正的面孔。你们的面孔不同,但都是最美的中国面孔。”
一位车祸多发伤青年患者,术后转入ICU,希望渺茫。患者的父亲当时就扑通跪下了,失声痛哭:“周主任,孩子才20岁,如果儿子不在了,我也不想活了。”
抵达后他们才发现,状况远比想象的糟糕:全国注册医生不足200人,医疗救护系统完全瘫痪,埃博拉病毒在当地致死率高达70%……
文章来源:《解放军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jfjy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5/11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