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——生命相托 永
原标题: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——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
医护人员满怀崇敬之情,聆听新四军老战士赵圣瑞介绍奖章勋章背后的故事。 李炳军摄
每一次与生命赛跑,都是那么惊心动魄。
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,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像护士长杜辉一样,有着不止一次与死神赛跑的经历。
时间与生命——
用争分夺秒的拼搏,为英雄和功臣赢得一分一秒的生命
时间就是生命。这句话,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常。
在神经内科专家王鲁宁看来,“时间就是大脑”,因为治疗每延误1分钟,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。
在心血管内科叶平教授的时间观里,3分钟是一个重要切分点,心脏骤停超过“黄金三分钟”,脑组织就会受到永久性损伤。
放在整个第二医学中心,这里的医护人员们又有着统一的时间观——用争分夺秒的拼搏为历史功臣赢得一分一秒的生命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与历史是同行的。负责政治协理员工作的刘宏还清楚记得那一幕——
那年,他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参观见学。看着墙上的英雄挂像,大家惊奇地发现:这些英雄,竟然大都是他们的患者。
“我们见过这些真实的英雄,又看着他们变成历史人物。”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丽看来,默默为这些历史功臣医疗保健,是一种神圣的使命。
保健医疗不同于普通医疗,工作一辈子都可能默默无闻;保健医生看似不像急诊室、无影灯下的医生那么紧张,很多时候也如“刀尖上的舞者”。
患者平均年龄88岁,平均患病个数近10个,平均服药种类9.6个……这是来自该中心诊疗一线的一组数据。
与其他医疗单位不同,这里的患者高龄、基础疾病多、病情复杂,往往是“牵一发动全身”。
在这里,生命体征监测都是到个位数,用药常常是精准到1/4甚至是1/8药片。
在这里,每次会诊现场都是一个高端课堂,多个专科、亚专科权威专家齐聚上台。
在这里,即使是普通的常规病,也没有固定的诊疗流程,都要制订个体化精准方案。
生命之托,重于泰山。
2015年底,一位正在攻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工程院院士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。面对噩耗,他告诉医护人员:我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,但在研项目还没完成,能不能再给我两年时间。
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手术,该中心立即成立“多学科团队”,利用院士的工作间隙穿插治疗,最终为他延长5年寿命,直到科研项目大功告成。
来到第二医学中心,很多患者都感到很踏实,都充满了信任感。在他们眼里,“这里是盛产奇迹的地方”。
生命奇迹的背后,源自医者不懈的攀登。
王士雯院士成功救治了6个器官9次衰竭的患者,打破了国外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100%死亡的医学定论,填补了世界老年急救医学的研究空白;
老年血液科团队,致力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20余年,为身患“不死的癌症”患者摆脱输血依赖,成为广大患者的福音;
近几年,心脏康复研究在国外兴起,心血管内科老年心脏康复团队敏锐地“捕捉”到这一前沿技术,他们打破老年心脏康复的“禁区”,建成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……
这是个英雄的团队,该中心的前身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,曾被中央军委授予“模范医疗保健集体”荣誉称号。忠诚保健、甘于奉献、精益求精、勇攀高峰的“南楼精神”,是这些医护人员的共同特质。
“顶天”也要“立地”——紧盯国际前沿理念、攻关国家急需项目,成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辐射到31个省级行政区、300余家医疗单位,老年医学学科连续5年位居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。
“治病”也要“治未病”——树立大健康观念,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健康为中心,创新全科医疗保健模式,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“看病”也要“看病人”——坚持医德与医术紧密结合,既治身病更治心病,让患者生理、心理上都获得更好的就诊体验。
青春与生命——
离人民英雄越近,就越要像英雄一样去冲锋
在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士墙上,有一位不是院士的专家也位列其中。他就是我国老年医学的重要开拓者——著名心脏病学家、内科学专家牟善初。
“牟老说得最多的话是,只要病人有事,随时叫我!”牟老的学生、心血管内科专家李小鹰记得,牟老88岁时,为抢救患者步行往病房赶,途经工地时摔了一跤,半边脸当时就肿了,赶到病房的第一句话是:“患者现在情况怎么样?”
文章来源:《解放军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jfjy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9/890.html